飞鸟各投林
曹雪芹〔清代〕
为官的,家业凋零。富贵的,金银散尽。
有恩的,死里逃生。无情的,分明报应。
欠命的,命已还。欠泪的,泪已尽。
冤冤相报实非轻,分离合聚皆前定。
欲知命短问前生,老来富贵也真侥幸。
看破的,遁入空门。痴迷的,枉送了性命。
好一似食尽鸟投林,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!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做官的,最终家业衰落凋零;富贵的,到头来金银散光耗尽。
施恩的人,能在绝境中死里逃生;无情无义者,终得明确的报应。
欠了人命的,已将性命偿还;欠了眼泪的,泪水早已流尽。
冤冤相报的恶果实在不轻,人生的分离聚合都是前世注定。
若想知道为何短命,且问前世因果;老来获得富贵,也不过是侥幸之幸。
看破红尘的,选择遁入空门;痴迷不悟的,白白送了性命。
这一切就像鸟儿吃完食物飞向树林,只留下一片白茫茫大地,干干净净!
注释
凋零:衰落。
冤冤相报:以冤报冤的因果报应。
赏析
红学界通常主张此曲十二分句分别隐喻正十二钗命运,但具体归属尚存争议,亦有学者不认同按人分派的方式。周汝昌指出,“为官的家业凋零,富贵的金银散尽” 两句概括 “家亡” 之态,其余分句对应关系为:有恩者死里逃生指巧姐,无情者分明报应指王熙凤,欠命者命已还指贾元春,欠泪者泪已尽指林黛玉,冤冤相报实非轻指迎春,分离聚合皆前定兼指贾探春与史湘云,欲识命短问前生涉及贾迎春与贾元春,老来富贵真侥幸属李纨,看破者遁入空门为惜春,痴迷者枉送性命是秦可卿。俞平伯则认为:为官者家业凋零对应史湘云,富贵者金银散尽指向薛宝钗,有恩者死里逃生仍指巧姐,无情者分明报应属妙玉,欠命者命已还指迎春,欠泪者泪已尽为黛玉
简析
此曲以对仗句式总括金陵十二钗悲剧命运,家业凋零金银散尽写家族衰颓,死里逃生枉送性命状个体遭际,借前定前生强化宿命感。结句食尽鸟投林以意象群喻世态炎凉,白茫茫大地收束全篇,于凝练笔墨中尽显封建家族覆灭的苍凉与世事空幻的哲思。
曹雪芹
曹雪芹(约1715年5月28日—约1763年2月12日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祖籍存在争议(辽宁辽阳、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),出生于江宁(今南京),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,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,曹顒之子(一说曹頫之子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幼子夭亡,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,卧床不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除夕(2月12日),因贫病无医而逝。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,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(1764年2月1日)、甲申(1764年)初春之说。 167篇诗文 883条名句
莺啼序
程颂万〔清代〕
情天靓霞界暝,殢淞帘梦雨。骑来晚、重系筝坊,看花人似前度。怨尊共、山颦易夕,欢场事往仍孤注。检衫尘闲证,钗钿黯埋花絮。
旧劫仙巢,涎尾燕子,指神山甚处。尽惆怅、惊浪蓝桥,殿鸾人换歌舞。傍荆驼、宵回绣毂,彩幡下、琉璃交护。惜刚风、轻锁瑶房,质迷空雾。
西王母笑,北烛人归,画图眷旧侣。谩问讯、浣溪春骑,踏月呼影,罨画移家,废弦安谱。匀蛾倦碧,量腰惊瘦,生来随分能倾国。阅兴亡、只在斜阳渡。新亭涕泪,阑干拍遍无人,劝客惜取金缕。
雕屏暖烛,剩说无双,尚旧家燕户。暗替数、相思徽轸,入破涛声,凤咽仙山,雁迷平楚。关河坠羽,开天遗事,黄金何物能铸泪。甚风波、容易蠡舟去。登楼无那秋悲,第一江山,断魂见汝。
山雨
何绍基〔清代〕
短笠团团避树枝,初凉天气野行宜。
溪云到处自相聚,山雨忽来人不知。
马上衣巾任沾湿,村边瓜豆也离披。
新晴尽放峰峦出,万瀑齐飞又一奇。